(上接第三版)
  (四)更加註重解決城市管理難題,營造宜居宜業空間。
  深入把握首都城市發展建設的特點和規律,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直面矛盾,重拳出擊,集中力量推進“城市病”治理攻堅戰向縱深發展。
  全力改善空氣質量。堅持源頭控制、過程管理、末端治理並重,加快推動壓煤、控車、降塵、治污、聯防工作,確保空氣質量穩步改善。(1)加快壓減燃煤。關停高井熱電廠燃煤機組,完成燃煤鍋爐改造4100蒸噸,五環內基本取消燃煤鍋爐房,加快農村優質煤替代,全年削減燃煤260萬噸。(2)控制機動車污染。加強汽車尾氣治理,更新老舊機動車20萬輛,基本淘汰黃標車,縮短新增出租車報廢年限,更新清潔能源公交車2650輛,推廣使用電動乘用車,倡導綠色駕駛。(3)加強揚塵控制。實行施工揚塵保證金制度,強化對施工揚塵、渣土運輸遺撒、露天燒烤等執法監管。(4)有效治理工業污染。力爭完成既有燃氣電廠、燃氣供熱中心脫氮治理,力爭調整退出300家污染企業,推進50家工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環保專項行動。(5)推動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同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及京津冀地區實施細則,建立環境監測數據及空氣質量預測預警信息共享機制,完善重污染天氣的預警應急機制及聯動預案。
  綜合施策緩解交通擁堵。堅持建設與管理相結合、增加供給與引導需求相結合、局部治堵與整體疏導相結合,聚焦中心城區,落實公交優先,力爭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48%。(1)大力推進中心城軌道交通建設。實現軌道交通2015年調整版全部開工,建成地鐵6號線二期、7號線等4條線路,新增通車裡程62公里、累計達到527公里,在建里程超過260公里。加快編製2020版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重點提高中心城線網密度。(2)疏通一批節點。推進32條微循環道路建設,推廣潮汐專用車道,打通區域交通堵點。推進蘋果園、北苑北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建設,建成通州北苑、安河橋北、新宮等P+R停車場,實施郭公莊公交場站立體化示範工程,提高場站駐車能力和換乘效率,緩解進城交通壓力。(3)加快完善城市骨幹路網。建成廣渠路二期、馬家堡西路南延,推進長安街西延、京良路東段等骨幹道路建設,啟動建設姚家園快速路。(4)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實施更為嚴格的小客車數量調控措施,加強外埠來京車輛管理。研究設立低排區和制定交通擁堵費征收辦法,減少機動車城區行駛時間。(5)以人為本提高綠色出行吸引力。優化城區非機動車道,完成三環內80條自行車道和人行步道整治,擴大公共租賃自行車網絡,建設自行車出行示範區。加快通勤走廊建設,延長施劃公交專用線。(6)提升交通管理系統化、精細化、人性化水平。建成交通運行監測調度中心(TOCC)二期工程,完善擁堵信息實時通報系統。實施停車綜合改革,強化停車管理,優先增加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機構停車供給。優化公交線路,鼓勵學校、大型社區開展商務班車服務,增開社區循環巴士,加快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方便居民日常出行。
  保障城市安全運行。(1)確保能源供需平衡。全面建成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加快建設陝京四線,建成西六環天然氣管線、大唐煤制氣二期等工程,推動地熱、太陽能等新能源應用。(2)確保用上安全的南水北調水。完善南水北調市內配套工程體系,建成郭公莊和第十水廠,改造中心城供水管網300公里,完成通州、大興黃村等水廠主體工程,實現每座新城有一座主力水廠。建立水資源安全儲備制度,涵養密雲水庫及城市地下水源地。嚴格節水制度,提升全社會節水意識。(3)加快構築完備的城市防洪體系。建成西郊蓄洪主體工程,完成23座立交橋區積水治理工程,鼓勵老舊小區、社區等實施雨洪利用改造,完成第二階段500公里中小河道疏浚治理。(4)提升城市安全運行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城市治安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全面排查熱力、電力、燃氣等地下管線及重點場所安全隱患,開展背街小巷整治,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要求,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舉全市之力,做好APEC等重大活動的安全保障服務工作。
  多措並舉控制人口過快增長。著眼緩解人口資源環境矛盾,加強人口戰略研究,通過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城市管理、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等手段,綜合施策,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切實減緩常住人口增速。(1)完善工作機制,強化各級政府人口管理責任,推動開展實時動態監測,摸清底數、掌握規律,定期開展人口形勢分析,推進居住證制度。(2)充分運用經濟手段,強化產業源頭控制,新上重大項目必須綜合進行人口評估,加快淘汰落後勞動密集型產業,推動生活服務業規範發展。(3)堅決持續開展“打非治違”,加強出租房屋管理,全面治理違法群租行為,推廣村莊社區化模式,做好安全隱患排查。(4)推動人口合理分佈,研究中心城功能疏解規劃和年度計劃,劃定城市開發邊界,促進新城、產業園區業城融合、職住平衡,緩解中心城人口集聚壓力。
  (五)更加註重生態優先,促進資源節約利用。
  樹立“環境也是生產力”的理念,把綠色低碳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的各個環節,加快塑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環境。
  完善城市綠化體系,滿足市民“親綠”需求。(1)實施平原造林工程,完成35萬畝建設任務,推動綠化造林向六環內、新城、重點功能區集中,基本完成百萬畝造林主體任務。(2)加快綠道建設,建成三山五園、溫榆河、園博綠道及環二環綠道,市級綠道長度達到200公里,推進京密引水渠綠道等5條放射線綠道和3條新城綠道建設。(3)建設生態休閑公園,建成雁棲湖生態示範區公園、未來科技城濱水公園及南長河、萬泉寺等城市休閑公園,啟動建設房山峪佛山休閑森林公園等,打造區域“綠心”。(4)提升山區綠化綜合效益,扎實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支持社會資金建設礦山公園、戶外活動基地、休閑度假基地,促進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融合。
  提升城市水環境品質,提高水資源管理利用水平。加強三大流域生態治理,重點推進永定河新機場周邊河段治理、北運河甘棠橡膠壩改建、潮白河蘇莊段水體循環等工程,加快改善城市水環境。落實污水處理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高碑店、小紅門等再生水廠,建設改造中心城污水管線135公里,再生水利用率達到63%。全面啟動污泥處置設施建設,開工建設高碑店熱乾化及部分新城污泥處置工程,力爭到2015年率先實現污泥全部無害化處置。
  提高垃圾資源化處理水平,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推動落實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建成董村分類垃圾綜合處理廠和南宮堆肥廠技術改造工程,加快大工村、高安屯焚燒廠二期等項目建設,力爭生活垃圾焚燒、生化處理比例達到45%。加快推進魯家山循環經濟基地建設,啟動建設垃圾處理設施在線監管平臺,強化全過程監管和無縫銜接。探索建立跨區域垃圾處理合作模式,鼓勵社會化、市場化經營管理。推進延慶縣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縣,加快建設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
  全面推進節能減碳,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研究制定進一步推動節能減碳工作意見,加強機制建設,使節能減碳的要求內化為社會的主動行為。(1)實施一批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工程,組織完成30家用能單位、30家數據中心節能低碳改造,完成1000萬平方米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和6500萬平方米供熱計量改造。(2)促進重點單位資源循環和源頭減量,開展清潔生產“雙百”促進工程和百家單位能效提升工程,發佈重點用能單位管理體系推廣計劃,啟動實施能效領跑者計劃,創建節約型公共機構。(3)推動節能減排數字化、精細化管理,啟動建設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二期、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及決策支持平臺等項目,建成“1+4+N”節能監控服務平臺一期和一批能源管控中心示範工程,推動低碳園區、社區、校園示範建設。舉辦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節能環保展覽會,倡導全民廣泛參與。
  (六)更加註重佈局優化,提升區域協調發展水平。
  集中力量修改完善城市總體規劃,深入落實區縣功能定位和主體功能區規劃,處理好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三者關係,從更大空間範圍、更高層次優化功能佈局,加快促進區域功能化、發展特色化。
  促進區縣差異化、產業功能區特色化發展。核心區要優化發展、拓展區要集約發展、發展新區要有序發展、涵養區要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格局。(1)促進高端產業功能區率先優化升級。把高端功能區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先導區、區縣經濟特色發展的先行區,研究建立“六高四新”考核評價機制。堅持存量優化、增量提升,開展存量企業摸底評估,促進一般性製造環節逐步調整優化;嚴格新增項目準入標準,集約用好未開發土地,集中發展符合功能定位的高端產業。完善產業園區服務功能,加強商業、文化、娛樂、旅游等配套,提升綜合承載能力。(2)完善重大產業項目統籌協調機制。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則,對規模和影響較大的重大項目進行統籌安排,協調做好選址佈局、土地供應、項目落地等工作,促進功能區之間、區縣之間產業協同發展,引導生產力優化佈局。
  加快新城和薄弱區域發展。堅持生態優先、業城並舉,著力打造能夠承接中心城功能、有利於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功能承載區。(1)提升新城承載力和綜合吸引力。聚焦通州,研究編製副中心發展規劃,加快“一核五區”土地一級開發,建成核心啟動區重大基礎設施主體工程,完善區域整體功能。加快順義、亦莊-大興、昌平、房山等綜合性新城建設,強化產業承載、公共服務、生活功能,以業興城,促進職住平衡。有序推進門頭溝、懷柔、平谷、密雲、延慶等區域性新城建設,發揮生態環境優勢,提高基礎設施支撐和特色產業發展水平。(2)持續改善南部地區發展面貌。深入推進第二階段城南行動計劃,更多利用社會力量,挖掘文化內涵,塑造區域品牌,繼續推動南中軸森林公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提升城南地區整體發展品質。全面開工建設新機場主體工程,陸續啟動外圍綜合交通和市政配套設施建設。(3)加快西部地區轉型發展。制定出台新首鋼三年行動計劃,用好石景山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國家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政策,推進國家保險產業園建設,積極支持首鋼老廠房改造利用,開工建設首鋼廣場等標誌性項目,提升區域整體形象,加快特色產業集聚。
  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以人為本、四化同步、科學佈局、綠色發展、文化傳承”的要求,研究本市新型城鎮化發展配套政策,探索多元化投融資機制。(1)加快城鄉結合部地區城市化進程。做好重點村的回遷安置、集體產業發展、產權制度改革、就業社保等工作,總結推廣大興西紅門、海澱東升經驗,探索在其他城鄉結合部地區開展城市化試點。(2)推動小城鎮健康發展。開展鎮企合作、鎮校合作,鼓勵央企及其他企業集團、高等院校參與小城鎮規劃建設,打造一批旅游集散特色鎮、園區經濟特色鎮、科技和設施農業示範鎮。深化小城鎮配套改革,推動第三批小城鎮污水處理市場化項目,積極拓寬小城鎮發展基金投資領域。(3)提高新農村建設質量。促進都市型現代農業結構調整,嚴守耕地紅線,抓好“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實施農業基礎建設及綜合開發二期規劃,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建設,辦好2014年世界種子大會和世界葡萄大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快實施新“三起來”工程,創新溝域經濟發展模式,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把深化區域合作作為從更大範圍疏解功能和人口、治理“城市病”的重要途徑,加快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環渤海協調發展。(1)推動出台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建立環渤海地區合作協調機制,深化京津雙城合作,建立高層次協商機制,共同協調推動城市功能疏解、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佈局問題。(2)優先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加快京沈客專、京張城際等快速鐵路建設,積極推進京秦高速、首都大外環高速等項目,建成京昆高速,著力構建骨幹快速交通體系。(3)深入開展產業對接協作,以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為重點打造區域合作共同體,加強科技、旅游、商貿會展、節能環保、物流、口岸、農業等多方面的合作,支持園區、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跨區域共建,推進一批服裝、建材、小商品等批發市場轉移升級。(4)積极參与京港、京澳、京台洽談會,繼續擴大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合作,做好青海、內蒙古、新疆、西藏等省區市的對口支援工作。
  (七)更加註重民生保障,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
  堅持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可持續,進一步穩定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制度,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
  積極做好居民增收、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1)加快促進城鄉居民增收,適當提高公益性崗位收入,認真落實企業工資指導線政策,做好中低收入群體的增收工作,著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2)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大高校畢業生及搬遷退出企業、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幫扶,大力開發綠色就業崗位,推進創業帶動就業。(3)繼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研究制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市級統籌方案。(4)研究適合首都特點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建設各類保障房7萬套,加快推進已開工項目,年內竣工10萬套,完成5萬套共有產權性質的自住型商品住房土地供應,穩定市場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繼續推進能源安居工程,完成10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和8萬戶農宅抗震節能改造任務,加快推進中心城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
  增加公共服務多元化供給。繼續推進中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增5萬個中小學學位。投入使用60所公辦幼兒園,支持非教育部門辦園。鼓勵社會投資建設非營利性醫院,推進一批社會辦醫項目落地。深入推進文化惠民,不斷豐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推進區縣公辦養老設施、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小型社區養老機構建設,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新增養老床位1萬張,為老年人提供更多關懷。
  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向薄弱環節、薄弱地區傾斜。以促進均等化為目標,嚴控中心城區新增公共服務資源,增量資源優先向城南、西部、城鄉結合部、農村、大型居住區佈局。制定實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城鄉一體化辦學、名校分校建設,基本建成亦莊職教園區,啟動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校區、北京工商大學良鄉校區二期建設。加快人民醫院回龍觀院區、天壇醫院遷建、同仁醫院經濟技術開發區院區擴建工程及新城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清華大學天通苑醫院、北大國際醫院投入使用,繼續開展鄉村醫生崗位培訓,緩解郊區農村及大型居住區醫療服務資源不足壓力。挖掘改造社會存量資源,改善城鄉社區文化體育設施條件,方便居民就近開展文體活動。
  強化社會綜合服務管理。充分發揮網格化平臺作用,加快推進社會服務管理精細化。完善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全面完成社區服務用房規範化建設,繼續建設20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示範點,創新老舊小區自我服務管理模式,不斷提升社區衛生、安全服務、便利服務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全面形成“樞紐型”社會組織三級工作網絡,積極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建立政府購買服務標準體系,加快志願服務長效機制建設,實現社區、社團、社工“三社”聯動,共同維護良好社會秩序。深化“平安北京”建設,全力維護首都安全穩定。
  各位代表,2014年首都發展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深化改革、轉變作風、艱苦奮鬥,為促進首都經濟社會長期平穩健康發展而努力拼搏。  (原標題:關於北京市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p05bpxz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