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蘭嶼到誠品的省思曾經在公視看過一部介紹蘭嶼的短片,鏡頭借著一個關懷蘭嶼生態及人文主題的台灣營隊,以隊中成員與當地解說員的家庭之間的互動,拉出蘭嶼人極力想重建失落的生態和人文價值所付出的努力和面臨的困境。短片的尾聲是一場台灣的團員回饋蘭嶼人的座談,記得有一位團員說了一段話,頗引人省思,我無法完整的重述,內容大意是說:「蘭嶼的老者就如一座寶藏,我們應重新檢視對謂知識份子的定義,〝知識〞並不等同於〝學歷〞,……現今社會中有許多人只是把學歷視為一個框架,框裡裝裱的卻都只是COPY的東西……」,這番言詞不僅僅批判了升學主義導向教育的狹隘和荒誕,在我看來同時也反映了e化世代,只要手指輕點,百科全書的知識垂手可得,網路的便利顛覆了許多舊時代的價值,小小螢光幕不只壓縮了許多該有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也扼殺了可貴面膜的〝原創力〞。 〝原創〞精神不被尊重,表面上看到的可能只是侵權之類的法律問題,但創意並不僅僅只是經過轉化而成為某種形式的物質實体的呈現而已,創意的可貴性是因為它是代表了一個人內在勇氣和生命力的實踐。所以我們在使用平價又便利的網路資源時,能抱持一份珍惜和尊重的心,我們才可能以謙遜的姿態學習受教,也才能夠在運用所學時有比較寬廣的人文思考向度。 回顧「台灣經濟起飛」之前,也就是我的父母親的那個世代,那個窮困的年代是很少有人能受高等教育的,到了我求學的時代,九年國教剛推行開來,許多人國中畢業如果有機會升學,職業學校正符合「台灣經濟起飛」時期,工廠、中小企業的需求,能升上普通高中的不是功課真的很好就是家境比較好的,而且好像有一種集体意識,男生大概都選擇理工學院,女生打算將來從事教職的就選唸文學院seo,否則就選唸容易找到工作的商專,我則因為從小就與別的小孩不太一樣,我的父母也不勉強我跟著別人走,就讓我唸了當年被社會視為一無所用的〝藝術〞,在三十年前的社會,藝專(即現今的台藝大)可以說是相對開放和多元的大專院校,學校裡永遠有各個科系的展出或演出,學生雖然都很窮,但那種對藝術和創作的熱情,充滿了整座校園,這樣的薰陶也養成了我日後將看藝術表演視為生活一部份的嗜好,也比一般人珍惜和尊重創意的可貴性。 蔣勳老師說:「真正喜歡藝術的人,終極的關懷是〝人〞本質上的課題」,看到台灣在創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蹟後,人心反而因功利取向的價值觀而扭曲,連我們的教育也變得怪里怪氣,認真檢視若一昧怪罪政府和教育單位是不夠負責任的,孩子也是很無辜,我覺得我們這一代的人要多多檢討,我們究竟為這個社會貢獻了什麼?給我們的關鍵字廣告下一代留下一個怎麼樣的環境? 在台灣經濟起飛的黃金年代,我們這個世代的人剛好恭逢其時,因為教育程度高而具有相對的競爭力,也順理成章的拿到了較多的社會資源,然而糟糕的是許多人因此陷入了既得利益者的迷思,將一種階段性的優勢認定成唯一利益指標,這種功利取向完全箝制了現今的社會價值觀,更因為缺乏知識份子應有的內省和思辯精神,以致造成了今日社會和教育的許多怪誕現象,讓我覺最不可思議的現象是,現在大學的錄取率差不多是我們那個時代考大學時的落榜率,但是根據民調,超過八成的人離開校園之後,竟然再也不〝讀書〞了!? 所幸台灣仍有不少充滿理想的人,有一次在電視播出的一個演講中,聽到誠品的創辦人吳清友先生的演說,吳先生談到他創辦誠品的因緣,他說:「誠品不是一個賣書的地方,而是創造一個舒適的情境,邀請大家來閱關鍵字行銷讀。」,因為這樣的人文思維和創意,讓汲汲營營的台北人,有了一個可以因為閱讀而安頓的空間,依我的感覺,在誠品裡面閱讀的人們可以說是創造「誠品」這個品牌的精神核心的人。 吳清友先生有一段話,我覺得很值得分享,他說:「閱讀是可以增進一個人的思考,但是如果心裡沒有愛和關懷的人文思維,知識只會帶來傲慢,財富只會帶來奢靡,民主自由只會帶來社會失序!」想想閱讀這一件事對我而言倒是非常個人化的浪漫,閱讀對我來說,時常不是為了求知,比較像是一種探索和發現,有時閱讀帶來像是一場久旱後的雨季,有時則是一朵早春的山茶,有時可能是一種與自己相遇的純粹和自在,或者有時只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陪伴………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系統傢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p05bpxz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